找到相关内容42036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所住

    所住 净 赞   慧能也称惠能禅师(638—713年),俗姓卢,原籍范阳(今河北涿县),后因父亲被贬官,迁居岭南新州(今广东新兴县东);二十四岁受得五祖弘忍禅师的衣、法,成为第六代祖师;...还得也?’师云:‘虽然如此,不得不与他。’师又云:‘直道本来无一物,犹未合得他衣钵,汝道,什么人合得?这里合下得一转语,且道,下得什么语?’时有一僧,下九十六转语,并不契,末后一转,始惬师意。师云:...

    净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0148300.html
  • 爱即无忧

    爱即无忧(作者: webmaster) 那是一副对联,青花瓷字,镶在两片大板上,显得很突出,字体属草书,约是清朝中叶烧制的。问价钱,不便宜,心想以后看着办。过了半年,迁新居,又路过那家...回家,挂在客厅壁面,分成左右,中间是大陆画家王鹏飞的达摩祖师画像,右联“有忍乃有济”,左联“爱即无忧”。远看近看都庄重,我喜欢,同时以之自惕。 于是与艺品店老板熟稔,见面谈这谈那,有时他教我鉴赏玉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3275784.html
  • 念不是断念

    许多人自以为懂得佛法,就拿著一知半解的常识,任意理解佛法。我最近就听到一种很奇怪的说法,说:“佛法教人‘断念’,遇到烦恼的时候,丢开它,不去想,烦恼就没有了。”  其实佛法里根本没有“断念”这个名词,我只听说“心行处灭,言语道断”的名句,此在佛法里说的是“念”。  所谓“念”,是没有妄念,没有烦恼心,也就是“心所住”。看到了只是看到,听到了只是听到,而不产生好恶。因为心里有了好恶的分别,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1240491.html
  • 灵谷寺与梁殿

    灵谷寺与梁殿  钟山始称金陵山,汉代名钟山。三国时,孙权为避其祖父孙钾之讳,借汉秣陵尉蒋子文死难于此之故,改为蒋山;又因钟山古时山岩有紫色页岩,在阳光照射下呈紫金色,又称紫金山。南齐称圣游山;明代...同治八年(1869年)灵谷寺僧弥修立的《重修灵谷寺功德碑记》等碑刻。   如今的灵谷寺,四周苍树环抱,花香飘逸,佛音缭绕,钟声悠扬,仍为南京名刹之一。  梁殿在灵谷寺公园内,始建于洪武十四年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1761291.html
  • 差别相

      差别相  (一)公案本文  一日有屠者礼谒润州鹤林玄素禅师,愿就所居办供。玄素禅师欣然而往。  (缘起於现象界,屠户造杀业重,欲度之,需有相当能力始得。玄素禅师慈悲,故谓能度者即愿度之,大悲愿...平等差别,众生本体亦是差别,仅是各自造业重轻受报而已。我们修行人对於众生的看法要有怨亲平等,然後亲疏平等。亲疏平等或许你可以接受,譬如说是家人、亲戚、朋友,或是疏远的朋友、亲戚的朋友,或者不是直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1253538.html
  • 有教观则殆

    有教观则殆   一 方  西方的学术是知识,是外向的。而其内在道德的根源在宗教,二者显然是分家的。而在古代中国,二者大抵是一体的。例如儒家,其学术的研究者便是其学说认真的实践者,从他们的学术作品、...古代佛教祖师们呵斥的"有教观"。  有教观在古代是指修行人偏重于学习教理,而忽略了实践止观功夫。这种情况在现在佛教界似已普遍, 比古代是更严重。单纯的佛教知识,研究的兴趣有时也会很高,然而时间一久,...

    一 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0067067.html
  • 财七施

    财七施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面前哭诉。 “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,这是为什么?” “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。” “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!” “并不是这样的。一个人即使没有钱,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。第一,和颜施,就是用微笑与别人相处;第二,言施,就是要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、安慰的话、称赞的话、谦让的话、温柔的话;第三,心施,就是要敞开心扉,对别人诚恳;第四,眼施,就是以善意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5675349.html
  • 烦恼来自智慧

    很难明白亲家也是债主,这都是二元对立的问题。我们遇到怨家都知道“冤家路窄”要避开,而不知道“亲家路窄”也要避开。所以被爱缠缠得死死得。 大家都知道如何去面对冤家,知道要无悔、怨地去面对怨家。而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亲家,这个时候就忘记了也要用无悔、怨地去面对自己的亲家。结果纷纷在亲家面前缴械投降,在爱缠的旋涡里面沉溺而亡。即使是学佛了的人,也常常避免不了这个问题。 尽管知道去寺院挂个超度自己冤亲债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4691042.html
  • 烦恼来自智慧

    “冤家路窄”要避开,而不知道“亲家路窄”也要避开。所以被爱缠缠得死死的。 大家都知道如何去面对冤家,知道要无悔、怨地去面对怨家。而不知道如何去面对亲家,这个时候就忘记了也要用无悔、怨地去面对自己的亲家。结果纷纷在亲家面前缴械投降,在爱缠的旋涡里面沉溺而亡。即使是学佛了的人,也常常避免不了这个问题。 尽管知道去寺院挂个超度自己冤亲债主的牌位,很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烦恼|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6393292030.html
  • 片瓦

    这些在身内循环往复的水,性质都是一样的。然后知道了身体内部的水性与世界内外所有的水分,甚至香水大海等等都没有差别。逐渐地,月光童子成就了水观,能使身水融化为一,但还没有达到身空性的最高境界。   ...月光童子出定后,感觉到身心泰然,身心恢复如初。   此后,月光童子跟随无数的佛学习,一直到遇见山海自在通王佛,才真正忘去身见,与十方界诸香水海,性合真空,别。因此他认为修行水观法门,是求得圆满...

    林清玄

    |林清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345411276.html